物價漲花銷大理財難 老百姓嘆買房后英雄變狗熊
物價漲花銷大理財難 朱慧卿繪
收入水平在提高,積攢的財富反而縮水了;工作越來越忙碌,財富差距反而擴大了;理財渠道越來越多,個人收益反而下降了。面對上漲的物價和居高的 房價,廣大中低收入者感到手頭的錢不禁花,家里的開支與消費的底氣難成正比。財富焦慮逐漸成為一種普遍的社會心態(tài)。從本期起,我們推出系列報道《透視財富焦慮》,與您一起關(guān)注并探討這個問題。
——編者
增收不易攢錢很難
●掙錢的速度趕不上花錢的速度,還擔心個人儲蓄可能會變“毛”
魯華是山東臨沂的果農(nóng)。早些年,他通過辛苦勞動,成為村里第一批萬元戶。如今,曾經(jīng)的榮耀已經(jīng)成了遙遠的回憶。
2001年,魯華的妻子患了心肌炎,重體力活全落在了老魯?shù)募缟稀?007年,兒子考取了江西南昌的一家民辦美術(shù)學院,報到入學,一把就交了4萬元。幾年大學下來,還讓老魯背負了好幾萬元的債務。
“掙錢不易,攢錢更難?!崩萧斦f,這些年,果園的收成不錯,但行情起伏很大,化肥、農(nóng)藥等生產(chǎn)資料的價格漲得又快。一年下來,果園的收入粗算有三四萬元,但到了年底,手里總是不見錢。
老魯說,現(xiàn)在兒子在煙臺一家企業(yè)參與產(chǎn)品設(shè)計,每月工資2000多元,生活緊巴巴,將來,他成家立業(yè),還得靠家里接濟,“咱莊戶人的腰包,啥時候才能真正鼓起來???”
當收入簿上的數(shù)字緩慢攀爬,而生活支出卻連連增加的時候,財富焦慮就成了一種普遍的社會心理。
38歲的王鵬在北京一家媒體工作,每月稅后收入有7000多元,妻子是同行收入也不少。在北京家庭中間,他家算得上是中等收入群體。但由于住在通州,離單位很遠,每天來回奔波,費時費力,夫妻倆盼著攢錢在城里買房。
每次經(jīng)過北京朝陽區(qū)大悅城附近的一家房地產(chǎn)中介公司,王鵬都不自覺地放慢腳步,他想看看,自己相中的小區(qū)房價是不是降了。他希望房價走低,給自己多一些信心。
相關(guān)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