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水市場開啟“春節(jié)模式” 該如何應對?
酒水市場開啟“春節(jié)模式” 該如何應對
春節(jié)市場無論是對于酒水市場還是其他商品的商場來說,無疑都是銷售的“井噴”階段,如今酒水市場開啟“春節(jié)模式”,如何做好春節(jié)酒水市場?
戰(zhàn)略性產品
所謂戰(zhàn)略性產品,就是一個公司的“主心骨”產品或者是“主柱子”產品,是市場建設中的重中之重,要求“重點突破,步步為營”。站在品牌的角度進行強化推展與運作,這類產品目的是樹立品牌高端形象,市場起量比較穩(wěn)定,計劃性比較強,一般來說,節(jié)前消費幾乎不存在“井噴”現象。
所謂策略性產品,其開發(fā)和上市的思路:一是強調市場個性化的需要;二是出于打擊競品擠占渠道的需要;三是提供通路操作的空間選擇的需要。這類產品銷售特點就是要“快速推進,全面占有、迅速起量”、“不求天長地久,只求一朝占有”。春節(jié)期間銷售,絕大多數都可能存在“井噴”現象。
研究酒水市場
隨著市場競爭的深入,渠道的差異化、渠道的細分化的研究愈來愈重要,在某種程度上而言,它已超過區(qū)域市場的差異化。主渠道主要有:大流通、商超、酒店和團購渠道等四條渠道。在不同的渠道環(huán)境下,消費者的消費認知和消費型態(tài)都存在著巨大的差異。這種消費的差異化在春節(jié)期間,可謂達到極致程度。一個中國內陸地區(qū)所獨有的長達50多天的人頭攢動的春運現象,就很好地說明了春節(jié)市場的銷售特性。巨大的民工流、學生流、探親流、旅游流等四流合一的消費途徑最終擠壓在商超渠道和流通渠道。在春節(jié)特定的銷售周期內,這兩大渠道不堪重負,“有多少貨賣多少貨,有什么貨賣什么貨”,幾乎是上述兩大渠道運營者的口頭禪。
所以,白酒的操作應該在原有產品的基礎上根據渠道的特點進行合理的分類,與其說是創(chuàng)造了一種需求,不如說是適應了市場、貼近了消費者,未雨綢繆,為春節(jié)“井噴”作好了挑戰(zhàn)。
大市場、大營銷
營銷是一盤棋,這實質上就是“大市場,大營銷”的觀念。如果部門分割,大家在關鍵時刻各掃自家門前雪,任何一家公司春節(jié)期間的銷售不可能做到“收門紅”和“開門紅”。換句話說,如果把活躍在市場一線的營銷員比作前線打仗的士兵,作為公司后方則時刻在為他們提供槍炮子彈。沒有前方與后方的協同作戰(zhàn),沒有這種“大市場、大營銷”的觀念,春節(jié)前的銷售工作就很難做好,斷貨缺貨現象在區(qū)域市場必然會此伏彼起。
舉個例子來說,靠天吃飯,雖然是自然經濟時代的說法,但天氣氣候影響現代銷售卻也是不爭的事實。白酒春節(jié)銷售,天寒地凍,大雪封路等惡劣的天氣是一個致命的消極因素。連續(xù)三天大雪,如果一個公司沒有強有力的后勤保障機制和應急機制,瓶子等包裝物運不進來,產品發(fā)不出去,在白酒的黃金銷售期,斷貨缺貨就勢所難免。古井貢酒的王總就曾說過這樣一個事例:“今年的大雪雖然在生產經營上給我們帶來了一定的困難,但對我們公司提供了一個機遇。如果沒有這3天的大雪,我們公司的酒還不可能銷得那么好。但這次大雪為什么對別人是一次困難而對我們是一次機遇,別人失去了我們抓住了?這反映了一個公司的整體素質水平問題和一個公司的觀念問題。”
春節(jié)這樣一個黃金季節(jié),品牌商和渠道商制定好的營銷策略若想得到高效落實和執(zhí)行十分必要,制定合理的戰(zhàn)略是贏得春節(jié)市場的制勝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