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5月11日09:21 來源:映象網
1/18 環(huán)境優(yōu)美的中原愛心中學。
2/18 環(huán)境優(yōu)美的中原愛心中學。
3/18 環(huán)境優(yōu)美的中原愛心中學。
4/18 環(huán)境優(yōu)美的中原愛心中學。
5/18 LED屏上的感恩標語。
6/18 LED屏上的感恩標語。
7/18 學生們在課堂上制作的感恩賀卡。
8/18 學生們在課堂上制作的感恩賀卡。
9/18 學生們在課堂上制作的感恩賀卡。
10/18 學生們在課堂上制作的感恩賀卡。
11/18 準備上舞蹈課的學生。
12/18 聲樂課堂上的孩子們。
13/18 聲樂課堂上的孩子們。
14/18 映象網記者采訪學校校長。
15/18 校史室內的墻上掛著當年河南援建是的老照片。
16/18 學校感恩周的海報,每年五月份學校會開展感恩周活動,紀念河南援建江油。
映象網快訊(記者 阮海峰/文 段晉哲/圖 路風浩/視頻發(fā)自江油報道)“余亦東蒙客,憐君如兄弟。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一千年以前的夏天,李白和杜甫在河南洛陽相聚,兩人結下深厚情誼,并成為了忘年之交。一千年以后,詩仙和詩圣的后人又在江油相遇相知相伴,用自己的熱情和行動譜寫了一段段感恩之情。
5月10日下午,當映象網記者冒雨驅車2個多小時由成都抵達江油時看到,這里高樓林立,道路寬廣,在樓房頂部或者道路上空醒目處,不時看到有表達感謝援建者的橫幅。
入夜的江油,在豫江大堤上遛狗散步的市民、在路旁燒烤攤子上人聲鼎沸的食客,地震給這座城市留下的創(chuàng)傷正在逐漸愈合……
寫下感恩話 寄出感恩卡
對于河南的災后援建,江油更多地選擇是把它刻在碑上或者以“中原”命名。而中原愛心學校就是河南援建江油市民生方面眾多項目中的一個。
走進江油市中原愛心學校,電子顯示屏上打出了“感恩九千萬河南父老鄉(xiāng)親”的字樣。
“感謝河南的叔叔阿姨來到江油支援我們建設,真的好想去河南看一看他們的家鄉(xiāng)有多美。”5月11日下午,記者來到江油新城區(qū)的中原愛心學??吹?,這里的小學生們正在給當初參與援建的河南親人們制作感恩卡。
當得知記者就是來自河南,今年讀小學六年級的易羽涵湊上來好奇地問,“哥哥,你能給我多聊聊河南是什么樣子的嘛?是不是比現在的江油還要美?!?/p>
“其實,現在的江油比河南好多地方都漂亮,有機會哥哥一定帶你來?!笨粗⒆觽円粡垙堁笠缰腋Pθ莸哪橗媽憹M了期待。
“每年的5月學校都會組織學生們制作感恩卡,書寫感恩信等方式,感恩河南人民對江油災后援建之情?!?中原愛心學校校長楊仕倫說,現在我們有漂亮的塑膠操場,有先進的教學設備,這些都離不開來自河南援建者的辛苦付出。
已然將學校當成自己的親生骨肉 舍不得,忘不掉
“感恩于心,踐行于行。”是楊仕倫嘗嘗掛在嘴邊的一句話。
由河南援建的中原愛心學校為九年一貫制學校,學校占地74.5畝,建筑總面積16000平方米,總投資近4000萬元。2009年1月動工,當年的9月1日正式開學,融教學、食宿、塑膠運動場于一體,可容納中小學生2100余人。
“從09年初學校還是籌備建設我就來到了這里,這所中原愛心學校就是我的孩子,看著他一天天的茁壯成長?!蓖高^教學樓窗戶向外眺望的楊仕倫眼眶有些紅潤,“我今年54了,再過幾年就要退休了,真的舍不得校園,舍不得孩子們。”
看著教學樓外花團錦簇,樓內各種教學設施一應俱全,操場變身塑膠球場,周邊市民的孩子在這里接受最好的教育,楊仕倫坦言,“沒有河南的援建,就沒有學校的今天,懂得感恩是這所學校將要一直傳承下來的教學理念?!?/p>
“中原愛心人,感恩當自強;中原愛心人,與愛齊飛揚;銘記中原情,共生向遠方?!碑斢浾唠x開學校的時候,這首由楊校長親自作詞的校歌回蕩在學校的上空,久久未曾消散。
來到建川博物館開啟新生活的“豬堅強”體重已經超過了400多斤,相當于人類年齡的88歲,震后這10年的生活的很安逸。
在地震后被埋36天被救出的“豬堅強”今年已經11歲了,有時躺在為它專門設計的“豬堅強之家”的稻草上,有時去果園遛彎吃果子,老年生活過的很“巴適”。
成都農商銀行建立起了“多層次、廣覆蓋、可持續(xù)”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在成都廣袤的農村地區(qū)實現了“取款不出村、貸款送上門、理財送下鄉(xiāng)、資金通天下、服務全天候”,大大提升了農村金融服務水平。
河南省財政投入1.2億元全面加強省災害事故應急救援能力建設。完成了河南省消防總隊災害事故應急救援特勤支隊項目。
通過加強臺站建設,河南省的地震監(jiān)控能力從最大ML1.5級提高到了ML1.0級,監(jiān)控能力達到ML1.5級的區(qū)域提高占我省總面積的74%,達到ML1.0級的區(qū)域達到17%。
阿壩州理縣的歷史文化源遠流長,既有古老的嘉絨藏族文化,又有悠久的羌族文化。雜谷腦小學少年宮專門開設了藏語和羌語興趣班,將民族語言作為校本選修。
馬永彪是土生土長的佳山人。10年前,和許許多多的佳山老百姓一樣,種著玉米桿子。每天頂著烈日不停地播種、翻土、采收……日復一日。
在記者眼中,走路有些顛簸的陳雙成并不像殘疾人,當他撩開自己的左腿時,高位截肢的他,已經裝上假肢,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他行動起來和正常人差不多。
據介紹,按照“南林北果·綠色工業(yè)+全域旅游(康養(yǎng))”的總體發(fā)展思路,堅持“融入成渝,錯位發(fā)展”,養(yǎng)生養(yǎng)老融合發(fā)展打造銀色康養(yǎng),與文化旅游融合發(fā)展打造體驗康養(yǎng),與有機農業(yè)融合發(fā)展打造生態(tài)康養(yǎng),與民族醫(yī)學融合發(fā)展打造醫(yī)療康養(yǎng),全力推進汶川特色生態(tài)康養(yǎng)目的地建設。
5月4日上午,映象網記者在河南省地震局見到河南省地震局震害防御中心主任王志鑠和參加汶川地震抗震救災當事人河南省地震局應急救援處副處長裴宗廠、河南省地震局震害防御中心地震構造室副主任趙顯剛,他們向記者介紹了河南省地震構造探查工程以及在汶川參加救援時的所見所感。
十年前汶川地震時,甯家云是什邡市洛水中學高三班主任。地震中,他被掩埋在廢墟里超過1個小時,受了重傷的他曾被連續(xù)三次下達病危通知書。
今天的汶川,天更藍,水更清。一棟棟整潔漂亮的民居樓、學校、醫(yī)院矗立在秀美的山川之間,以生態(tài)之城、文化之城、現代之城為理念的康養(yǎng)汶川赫然屹立在世人面前。
接下來的幾天,映象網記者將跟隨探訪團隊分別走進什邡市、德陽市、汶川縣、阿壩州等汶川大地震受災地區(qū),實地探訪當地的奮進與巨變,展望未來新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