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xué)生家長:
08年辦的居住證,但是辦的不是臨時的,而是永久的。后面發(fā)了那個材料下來說不合格。這個材料是2010年自動把我們轉(zhuǎn)成臨時。我們?nèi)フ夜簿?,公安局說是教育局給他們說的是一定要一年連續(xù)的證明。他們兩個就這樣推,推了兩個月,還只有十幾天就發(fā)準(zhǔn)考證了,他說沒有辦法回原籍,回原籍,原籍已經(jīng)過了,這個時間我們也報不了名。
評論員:
改革是僅僅往前走了一小步,從今年反映的現(xiàn)實來看,就有5.6萬個考生,換句話說就有5.6個家庭受益。那么人們自然而然的就會期待,,未來明、年后年這個步子能能邁的內(nèi)再大一點,口子能不能再大一點我們繼續(xù)連線儲朝暉研究員。儲先生您看,這種改革客觀的來說,這是倒逼下的改革。2012年的時候的確是從上到下,上面給下面給了一個最后的期限,一定要到2012年之前給出一個解決方案,因此也就倒逼出了12個省市的異地高考的方案。那么怎么把這種倒逼下去的改革,在某種程度上說,倒逼的改革有一種不情愿的感覺在里面,怎么從不情愿,讓它變成一種可期待的一步一步往前走的力量?
儲朝暉:
首先我們還是看隨遷子女異地高考解決了多大問題。事實上我們算起賬了,每一個隨遷子女年齡組大約是在全國有一百萬人,這個5.6萬人只解決的1/20。
評論員:
我們這有一組數(shù)據(jù)幫我們解答一下,現(xiàn)在全國進城務(wù)工人數(shù)2.6億,截止到去年年底,全國義務(wù)階段的隨遷子女的人數(shù)1277萬人,剛才您又說,可能現(xiàn)在每年又有大概一百左右的隨遷子女是要參加異地高考。100萬和1277萬是什么關(guān)系。
儲朝暉:
講到一百萬是整個義務(wù)階段,我們講一百萬是每年要參加高考的這個年齡組的人數(shù)。
評論員:
也就是未來每一年要大概一百萬的人參加異地高考,您覺得這是一個很大的數(shù)字嗎?
儲朝暉:
在全國不是很大的數(shù)字,因為它是是分布在各個省市。從目前來看,我們從里面解決了一千萬里頭的1/20。各個地方的政府還是應(yīng)該采取積極的態(tài)度解決這個問題。而我們還有很多問題沒有解決,從這個角度來說,各個地方政府把自己的資源或者政策用足用活,想辦法解決這些人的問題。
評論員:
您還是需要跟我們解釋一下一百萬。也就是在未來若干年的過程中,每年大概有一百萬左右的高考考生要參加異地高考。這個數(shù)字,就即便對于北上廣核心城市來說,如果消化它,更何況不僅僅這三個城市消化這一百萬的異地考生,您覺得難不難?
儲朝暉:
這個有一定的難度,我們不能說沒有難度。但是在各個地方要根據(jù)自己的情況,要制定一個政策,解決哪一部分的問題,我不能解決哪一部分的問題,這個有一個明確的交待,讓公眾感覺到是有道理的,能夠說的通。然后在這個基礎(chǔ)上,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及時的推廣整個高考招生制度的改革,就真正打破我們現(xiàn)有的計劃招生體制,在這個基礎(chǔ)上,讓高校和考生之中相互的選擇,這樣一來就沒隨遷子女異地高考的問題了。
評論員:
兩個問題,一方面是對于北上廣這種既得利益的享受者來說,不管從上到下恐怕都不愿意打破這樣的一個現(xiàn)有的秩序,因為他們是現(xiàn)有秩序的享受者、得利者。在目前這種情況下,怎么能夠打破這種看似非常堅固的這種分離?
儲朝暉:
還是要積極的想點子、想辦法,平衡各個方面的利益。同時一個大的目標(biāo),我們是建立公平公正的高考招生制度,在這個制度下是不能保護一部分的利益而損害另外一部分的利益。
評論員:
現(xiàn)在的確是在逐步開放異地高考。但是,目前的這種計劃的招生體制并沒有變,每年給各省多少個名額,每面各省的錄取分?jǐn)?shù)線是多少,在這兩個沒有變化的情況下,怎么能夠未來異地高考能夠有序、有效的實施。
儲朝暉:
根據(jù)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的精神,未來的大的方向是要改變計劃體制。那么在計劃體制沒有改變之前,各個地方能夠做的就是以十八屆三中全會確定的目標(biāo),作為我們隨遷子女就讀的高考基本的工作目標(biāo)。然后長遠(yuǎn)的在去朝這個目標(biāo)一步步的實施。近期要做的是現(xiàn)有自己的資源用足,盡可能的解決這些隨遷子女的問題。
評論員:
好,非常感謝儲朝暉研究員。異地高考的背后涉及到的是戶籍問題,是社保的問題。異地高考它所涉及的范圍之廣,所牽扯的利益之深,遠(yuǎn)非其他的教育話題可以比擬。但是這個問題必須要解決,因為教育公平是一個社會最基本的公平,我們知道它難,卻偏偏要知難而進。
相關(guān)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