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扇門徐徐開啟
他淡定地坐在那里,一邊轉動眼珠斟字酌句,一邊還不忘眼觀六路耳聽八方,不時就把眼神越過我的頭頂,提示在我身后布光的攝影記者:“哥們,我個頭太高,你演示的那個地方我站不住……”
大約十年前,休斯敦的更衣室里,另一個角落的弗朗西斯一個箭步躥上來拿走我手上的《sports illustrated》(體育畫報),姚明笑著說“看到了吧,這就是打籃球的特點,視野開闊,高瞻遠矚……”
2011年7月20日,姚明在退役儀式上的演講稿里有這樣一句話:”一扇門已經關上,而另一扇門卻正在徐徐開啟,而門外有嶄新的生活正在等著我去認真品讀……”這一年來,他的身份是風險投資家、慈善家、葡萄酒商兼學生,還有政協(xié)委員和上海公共外交使者。
很奇怪的一個現象是,盡管面對任何一種事情,都能夠聽到兩種不同的聲音,盡管在他打球的時候,球迷分為“姚蜜”和“姚黑”,但在這一年里,幾乎所有的人都無一例外地贊同姚明正在開始自己的“新旅程”。
2000年的時候,于嘉為《NBA時空》翻譯的第一篇稿子叫做《完美的人生需要完美的教育》,講述一名輟學的NBA球員到六十幾歲還去上學的故事,沒有想到的是,十幾年以后,這種類似的“洋插隊”出現在了自己朋友的身上。
去年的11月7日,姚明開始了在上海交通大學的學生生活。姚明就讀的是上海交大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的經濟學類本科專業(yè),采用單獨授課和跟班上課相結合的方式,需要修讀完成教學計劃規(guī)定的150個學分。上學第一天,他在交大引發(fā)的轟動不亞于他當初成為NBA狀元的情景。
“他上完課后經常跟我交流課業(yè)的內容,其實真的不易呀。因為他還有大量別的事情要做,只能靠自己狂學了。當初他跟人說的時候,我都不相信,有幾個退役的運動員是正兒八經堅持了下來的?他說我寫了4個小時,估計老師十分鐘就給看完了”——這是于嘉覺得在這一年當中最不可思議的事情,他甚至考慮 自己是不是也應該去學點什么?
在天河體育館外,竟然遇到個穿著姚明球衣的球迷,是從湖南來廣東打工的小張。像許多姚明的死忠粉絲一樣,小張事前根本不知道姚明會來斯坦克維奇杯,卻依然想以自己的行頭表達對姚明的支持,“我相信以姚明的能力,不管將來做什么,都一定會很成功?!?/p>
資深籃球專家徐濟成則提前給姚明下了定義:“姚明現在已經是個成功的人了,并不一定要賺多少錢才能算成功,能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就是一種成功?!?/p>
這次專訪之前,《南都周刊》和姚明進行了若干次溝通,顯然他們很愿意在這個封面報道中多考慮“慈善”的比例——這也是姚明這一年來最操心的事情之一。
去年的一天,姚明在甘肅為酒泉納什——姚基金特殊教育學校的正式落成剪彩。盡管早已對大場面司空見慣,但他還是敏銳地觀察到了紅地毯、列隊歡迎、領導致辭……他當場就表示,希望有一天,大家對慈善都已習以為常,不再這樣大操大辦,到那時,慈善這一概念便深入人心了。
前不久,姚明參加了摩根大通公司年會時的演講。演講的主題是個人慈善。他在演講稿里寫道:
2003年,SARS病毒肆虐,在上海當地電視臺和姚之隊的策動下,我們舉辦了一次電視互動直播節(jié)目。許多人加入到了這次活動中來。短短3小時的節(jié)目當中,還募集了500萬元人民幣的善款,用于疾病救治。
這件事情過后,我第一次感受到了自己的影響力,同時也意識到了自己的社會責任,畢竟“能力越大,責任越大”。此后的幾年里,我開始有意識地參與了一些慈善活動。在這個過程中,我不止一次地感到,做慈善不僅僅是一種付出,自己同時也會從中受益。這種益處首先是一種自我審視和反省……
周圍的人都說在退役這一年,姚明在他們眼里沒有任何變化。姚明的一個發(fā)小說“有時候簡直理解不了他賺了那么多錢,生活方式還是這樣簡樸”。姚明一家住在上海市區(qū)的一個公寓里,身上找不出一個名牌的logo,狗仔隊沒有拍到過一次他和某某明星的緋聞照片,甚至有一次還被人驚訝地發(fā)現“姚明的太太葉莉在上海的街頭騎著輛自行車去買菜,穿著極為簡樸,也就是T恤牛仔褲。
也有人向記者透露,姚明在北京養(yǎng)傷的時候也去過酒吧什么的地方,“不過”這位知情人士一再保證“沒有任何亂七八糟的事情,也就是包個大房間,和朋友在里面喝個酒”。
經歷過現場的楊毅則說“那一次大姚想通了,從房間里走出去看熱鬧,不管不顧現場引起的轟動,當他再一轉身,包廂門口已經人山人海了。但他沒有像以前那樣把自己藏起來的意思?!币γ鲗@種普通人生活的嘗試加了個注解,“我要過自己的人生”。
只是,這個“人生”的行程在這一年被安排得尤其密集,從讀書到管理上海隊到擔任上海公共外交協(xié)會職務到投資葡萄酒,看樣子是恨不得把時間按照分鐘來劃分,但他也并沒有因此為自己的生活提速。
在于嘉眼里,作為商人以后的姚明也終于“猶豫”了起來,穩(wěn)重了不少。從2009年接手上海東方俱樂部以來,每當球隊或者外援達不到球迷的期望值時,就會有人抱怨說姚明沒錢,上海東方俱樂部并沒有因為姓“姚”而立即賺錢,也沒有因為“姓姚”而招來了像林書豪這樣的重磅球員,但是姚明的重點在考慮如何使資源配置得最有效率。就像他一直強調的,他想打造的是“百年老店”。
他在更衣室里的“不怒自威”也傳染到了下屬那里,他們的表現,保守點說是謹慎,夸張點則是如臨大敵。一直陪伴在姚明身旁的張弛,就像一個披著毛巾的替補隊員,總是一邊拿著個筆記本記錄,一邊隨時準備補充姚明不能確定的答案,姚基金的工作人員宋若思更是謹慎到不愿意接受電話采訪,一再強調一切以郵件溝通為準。
退役的這一年,還有一部分人認為,姚明越來越像個老板了,這句話指的不僅是他每場不落地觀看比賽,招商引資。一位隊員說,有一次在老少隊員都在的場合,有人還像從前那樣稱呼姚明的小名“大鬼”。姚明微微笑著說:“咱們兄弟之間,以后別稱呼我老板,但是這個稱呼,也算了吧……”
接受完采訪的那天晚上,姚明在張弛的陪同下去了廣州天河體育中心,觀看斯坦克維奇杯上中國隊的表現。他們特意等比賽開始后幾分鐘才進去的,即便如此,還是隨即就在安靜的場館引起了一陣騷動,許多人都第一時間地將視線從賽場上調轉了過去……就在這當兒,易建聯有了一顆精妙的投籃,籃球唰的一下擦過籃筐,旋即被人忘得一干二凈,就在幾秒鐘之前,這只球還是整幢體育館里最重要的東西。
?。ㄖ鞴P 易小荷 廣州、北京報道)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