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糾結】
打車軟件并非一味被叫好
“雖說每次用‘快的打車’收款能返還15元,但市區(qū)這么擁堵,特別是高峰期,繞路堵在路上的話還是不太劃算?!编嵵莩筷爻鲎廛嚬镜母鐒煾嫡f,“再者,市區(qū)也不缺乘客,我也沒工夫打開軟件去找乘客。如果到郊區(qū)拉活兒,回來的時候倒是可以考慮用一下這個軟件,總比空著車跑回來要強?!?/p>
對于此事,鄭州第一個在出租車里開通WIFI的出租車司機姚師傅覺得,這對司機和乘客都是好事?!?像我平時拉活兒的時候,把客人送到目的地之前,可以用軟件找到附近要打車的客人。這樣無縫銜接,降低空駛率,收入自然也多了。最近,還有一款打車軟件也在搞打車返還活動,但是這個軟件后臺運行時提示太多,我嫌它吵,現(xiàn)在基本不用了。”
打車軟件背后的江湖之爭
實際上,支付寶推出的免費打車,是支付寶和微信在爭搶用戶。1月初,微信和“滴滴打車”也在北京、合肥、福州等城市推出用微信支付減10元的優(yōu)惠。而“嘀嘀打車”和“快的打車”是目前鄭州范圍內使用最多的兩款軟件。
2013年上半年,阿里巴巴投資“快的打車”,騰訊也開始投資“嘀嘀打車”,經過幾輪淘汰戰(zhàn),打車應用市場已從最初的數(shù)十家群雄逐鹿,形成“嘀嘀打車”和“快的打車”“雙雄爭霸”的市場格局。
在業(yè)內人士看來,“嘀嘀打車”和“快的打車”發(fā)展迅猛的背后,是騰訊和阿里巴巴兩大互聯(lián)網巨頭的暗戰(zhàn)。兩大打車軟件為搶奪用戶不斷“燒錢”,這才形成了全國范圍內“打車免費”的景象。
省商業(yè)經濟學會常務副會長宋向清表示,騰訊和阿里巴巴的競爭,已經涵蓋了互聯(lián)網的各個角落。從微信和微博,到淘寶和易迅,再到支付寶和財付通,競爭越來越激烈。作為最具金融價值潛力的支付方式及其入口,逐漸成為兩大巨頭競爭的焦點。
“通過一定時間的集中投入,把打車族的支付習慣培養(yǎng)起來,這兩家第三方支付將拓展更多線下應用場景和商戶,進一步‘黏’住用戶,這個市場前景廣闊,投入還是非常值得的?!彼蜗蚯逭f。
百姓得實惠是硬道理
只要用上支付寶,司機乘客都獲利——支付寶斥5億巨資“請全國人民打車”,盡展土豪霸氣。有人說先別樂,無非是跑馬圈地,羊毛出在羊身上;也有人支持,只要不違規(guī),市場競爭怎不能八仙過海?群眾不問你什么商業(yè)策略,真金白銀才是硬道理。有本事,就讓實惠來得更猛烈些!人民網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