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警楊軍偉(中)與高碩一起檢查退還贓物
“最佳搭檔”檢查物流寄遞,消防防范并為敬老院交授消防安全知識
為民服務抗旱澆麥
神警雄風-破案神速
破大案,他善“文”,他善“武”;調(diào)糾紛,他講法,他談心
映象網(wǎng)訊(記者 孫喜增 房松玉 通訊員 楊峰 翟格)他倆站在一起,外人的感覺只有兩個字“不搭”。一個面孔黝黑,厚道樸實,有著與年齡不相符的穩(wěn)重;另一個白白凈凈,高大帥氣,像一個剛剛畢業(yè)的大學生。可就是這兩個人,在工作中卻彼此擦出了“火花”。面對案件時,一個善“文”,一個善“武”,配合默契屢破大案;調(diào)解矛盾糾紛時,一個“義正辭嚴”,一個“語重心長”,讓當事雙方“心服口服”。難怪派出所的同事說他倆:“你們真是一對‘最佳搭檔’?!?/p>
他倆,就是新野縣公安局漢城派出所副所長楊軍偉和內(nèi)勤民警高碩。
一“文”一“武”破大案
楊軍偉從警11年,職務是副所長;高碩從警5年,職務是內(nèi)勤。別看楊軍偉從警時間和職務都高于高碩,可有時候他還得“聽”對方的。
2014年3月份,新野縣城區(qū)接連發(fā)生了多起砸汽車玻璃盜竊車內(nèi)財物的案件,漢城派出所所長程北斗把楊軍偉和高碩分為一組偵破此案。所長程北斗帶著楊軍偉、高碩調(diào)來案發(fā)現(xiàn)場的監(jiān)控視頻,一幀幀回放,從中尋找作案者的規(guī)律。一遍、兩遍……在接下的幾天時間里,高碩幾乎足不出戶,對著電腦屏幕,看了十幾遍案發(fā)現(xiàn)場的錄像。有時候只是“看”還不行,高碩還來到案發(fā)現(xiàn)場,根據(jù)監(jiān)控視頻,把自己當成作案者,模仿對方的動作,揣測對方下一步的行動。那幾天,按高碩的話說:“自己都有些魔怔了?!辈贿^,這些辛苦沒有白費,他最終確定作案者不是新野人,而是臨近新野縣的鄧州市人。
不要小看這一項發(fā)現(xiàn),這對整個案件的偵破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下一步該上場的就是楊軍偉了,他根據(jù)高碩指明的偵破方向來到鄧州市,與當?shù)鼐铰?lián)系后,獲悉鄧州前不久也發(fā)生了砸車玻璃盜竊的案件,其中一車上20多萬元被竊的案件至今未破。與楊軍偉憨厚的外表相比,他的破案風格可謂“生猛”,同事評價他辦案只說了一個字“拼”。經(jīng)過楊軍偉夜以繼日的工作,他從一部被盜的手機一步一步往上追,最終查到了作案者在鄧州的住處。
此時已是2014年夏天,那些天楊軍偉天天晚上從新野趕到鄧州,到作案者的住處進行蹲守。天雖熱,可是車上不能開空調(diào),不能抽煙,楊軍偉和同事在車內(nèi)汗流浹背,睜大雙眼熬了一宵又一宵,終將嫌疑人抓獲。
案破了,鄧州那名被盜20多萬元的失主專程拿著錦旗來到新野表示感謝。此時,楊軍偉和高碩是相互推辭,誰也不居功。讓了半天,最后還是同事看不下去了,說:“你倆一‘文’一‘武’,破案誰也離不了誰?!?/p>
“角色互換”抓嫌犯
從此以后,楊軍偉善“武”、高碩善“文”的事兒就傳開了,但這事兒也不是絕對的,有時候兩人還能來個完美的“角色互換”。
2014年10月,段某因暴力追債,被新野警方以“尋釁滋事罪”追逃。一天,警方得知段某跑回了家,楊軍偉和高碩便帶人前去抓捕。段某住在一個城中村,家是獨院,地勢比較復雜。楊軍偉充分考慮到了這一點,為使抓捕一次成功,他特意選在中午12點的時候前去,并讓一個女民警冒充收水電費的前去敲門。門開了,民警沖了進去,但是搜遍了屋內(nèi)的各個角落,沒有發(fā)現(xiàn)段某的身影。
難道消息不準確?楊軍偉排除了這種可能,他判斷段某肯定是藏了起來,在回去的路上對高碩說:“這一次咱們殺個‘回馬槍’?!毕挛?點半,楊軍偉他們再次來到了段某家門前。沒敲門前,高碩已經(jīng)悄悄爬到了院墻上,居高臨下進行監(jiān)視。果然,楊軍偉一敲門,一個身影就從屋內(nèi)竄了出來,翻過院墻跑到了鄰居家院內(nèi)。
高碩在高處看得一清二楚,情急之下,他不顧危險從3米多高的高墻上跳入隔壁院內(nèi),和沖進院內(nèi)的楊軍偉一起在一個花壇的后邊將瑟瑟發(fā)抖的段某給揪了出來。
配合默契調(diào)糾紛
兩人在一起工作久了,建立起了足夠的默契,有時候甚至一個眼神,都能讓對方明白下一步要采取的行動。
漢城派出所是新野縣最大的一個派出所,每天都接到不少關于鄰里糾紛的警情。對于這種警情,楊軍偉的態(tài)度很明確,一定要案結事了,絕不能讓小糾紛釀成大矛盾。
一次,漢城派出所所轄的漢城辦事處南張營社區(qū),兩兄弟因蓋房糾紛又來報警。說起這倆兄弟,可是派出所的常客,他們雖是親兄弟兼鄰居,可是因為前幾年蓋房的事,一直糾紛不斷。這次報警,又是因為以前的事兒,兄弟不小心把嫂子給打了。楊軍偉和高碩決定趁著這次機會,一定要把雙方的“疙瘩”給解開了。
在派出所,面對劍拔弩張的雙方,高碩先從法律層面,說明雙方因負的責任。話說完了,感覺現(xiàn)場氣氛有點兒沉重,高碩就向楊軍偉使了個眼色。楊軍偉的老家就在農(nóng)村,他就以農(nóng)村鄰里嘮嗑的方式巧妙地把話題給接了過來,說起了“兄弟和睦家興業(yè)興”的例子。經(jīng)過一上午的勸說,被打者同意先不追究兄弟的責任了。
看“堡壘”被打開了一絲裂縫,楊軍偉和高碩決定趁熱打鐵,在隨后兩個月時間里,他們找來社區(qū)干部、雙方長輩,采用現(xiàn)場調(diào)解、背對背調(diào)解的方式,經(jīng)過二三十次的調(diào)解,終于讓雙方放下了這個背了多年的“包袱”,上演了一出現(xiàn)代版“六尺巷”的故事。
采訪手記 民警共同的默契
記者采訪報道了不少優(yōu)秀的民警,但是報道一對兒民警的故事,卻是第一次。
兩人的默契,在采訪時顯露無遺,因為無論說何事,兩人的結語都是一樣的,“(這事)沒啥說的,因為別的同事也是這樣干的?!痹趦扇说挠∠罄?,他們只是做了一個民警該做的事,并沒有什么大不了的。實際上,他們這種“默契”也代表了不少民警的共同做法:立足本職,默默工作。
采訪結束已近中午,高碩急著回家,因為媳婦剛給他添了一對雙胞胎,因為太忙,他的休假沒結束,所里就把他拽了回來。楊軍偉也要急著走,他要輸液,前段時間行動一個接一個,急得他滿嘴角起泡,高燒40度,這幾天中午都在輸液。
不經(jīng)意間兩人又達成了默契,不過這種“默契”,挺無奈的。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