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王氣之謎
解開千年傳奇的真相
歷史上金陵的稱呼,最早指代的并不是南京,而是今天南京城東面那座海拔448米的山丘——紫金山。
為了克制金陵王氣,秦始皇特命人仿照自己的身材相貌鑄一金人,埋于金陵地下。而埋藏金人的具體地點,據(jù)說就在今天南京城北邊的幕府山下。當時世人都講,建文帝是沾了金陵的“地氣”——而這句話是有深意的,既然沾了“地氣”,那么自然就會少了“王氣”。
明孝陵
金陵有“王氣”的傳說由來已久,最早可以追溯到戰(zhàn)國秦漢時期,相傳秦始皇就曾為“金陵有王氣,與北都(咸陽)相觸,不祥”而苦惱不已,為了滅絕金陵王氣,他在此埋金人、斷地脈,可這一切仍然無濟于事,秦王朝才傳了兩代便垮了臺。
后世關于“金陵王氣”,最著名的便是唐代詩人劉禹錫的《西塞山懷古》:“王濬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千尋鐵鎖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頭?!痹娋浯髿獍蹴纾钇饋硪彩鞘帤饣啬c,充滿了撫今追昔之感,而這“一片降幡出石頭”仿佛也道出了所有定都金陵的王朝的命運——東吳、東晉、宋、齊、梁、陳、南唐幾乎就沒有善終的,即使是明朝建文帝的江山,也被他叔叔奪了去。所有的這些都讓“金陵王氣”成了一個頗有意思的話題,千百年來耐人尋味。
金陵王氣與秦始皇的擔憂
歷史上金陵的稱呼,最早指代的并不是南京,而是今天南京城東面那座海拔448米的山丘——紫金山。在《說文解字》中,“陵”字的意思就是“山”,所以顧名思義“金陵”就是“金色的山丘”。
王者氣息
雖說地名里帶了個“金”字,但金陵山上根本沒有黃金,倒是這里山石的顏色呈現(xiàn)出炫目的紫紅色,與紫銅類似(古代“金”常與“銅”同義),所以金陵叫做“銅陵”也不錯,至于后來為何直接更名為紫金山,答案也很明了。
“金陵”二字最早用于城名是在戰(zhàn)國時期。據(jù)古代地方志記載,公元前333年楚威王大敗越國,殺越王無疆,盡取越國土地。得勝后,楚威王在金陵山的余脈——石頭山(即今清涼山,位于南京城中部)筑成,定名為金陵邑。這時的金陵邑只是個具有軍事意義的小城堡,城市規(guī)模雖不大,但它卻是南京設置行政區(qū)劃的開始,也是南京稱為“金陵”的發(fā)端。而由于金陵邑地理位置險要——“倚陵山而扼江水”,其后的歲月里它的影響力不斷增大,“金陵”之名也越叫越響。
金陵的第一次“發(fā)福”、大發(fā)展是在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后,此時的金陵由孤城一座升格為“金陵地區(qū)”,統(tǒng)轄3縣——秣陵、丹陽與江乘,其縣治分別在今江寧縣秣陵關、小丹陽與南京棲霞山附近。
石像
盡管一手促成了金陵的擴容發(fā)展,但秦始皇卻一點也不喜歡這里,原因只是由于當時著名方士盧生的一句話:“金陵有王氣,與北都(咸陽)相觸,不祥”。為了克制金陵王氣,秦始皇特命人仿照自己的身材相貌鑄一金人,埋于金陵地下。關于此事,南京歷代地方志中都有記載,如成書于南宋的《景定建康志》中就提到:“父老言秦(始皇)厭東南王氣,鑄金人埋于此?!倍癫亟鹑说木唧w地點,據(jù)說就在今天南京城北邊的幕府山下,當?shù)刂两袢杂型{傳唱“始皇帝埋金人”的故事——“不在山前,不在山后,不在山南,不在山北,有人獲得,富了一國”。
也許正是迫于秦始皇的霸氣,“金陵王氣”被整整壓制了400年,最終在公元229年噴薄而出。這一年,三國孫吳把都城由鄂州遷都金陵(當時更名作“建業(yè)”)——此為金陵建都之始。隨后,東晉與南朝的宋、齊、梁、陳相繼建都于此,史稱“六朝”,六朝都城皆位于秦淮河北。經(jīng)過300多年的建設,六朝時期金陵人口達100多萬,成為當時江南地區(qū)重要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中心。公元589年隋滅陳以后,隋文帝下令將金陵的城邑和宮殿全部毀平,改作耕地,六朝繁華蕩然無存,直至五代十國時期的南唐定都,金陵才迎來了又一次的城市繁榮。南唐建都金陵府城,擺脫了六朝建康都城的格局,將秦淮河一帶繁華商業(yè)區(qū)和人煙稠密的居住區(qū)圍進城內(nèi),形成近代南京城的南部框架,而今天“中華路—洪武路”一線大致就是南唐都城的中軸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