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古覓食江漢路
步至戶部巷盡頭拐入民主路,不遠(yuǎn)處是長江,便乘船從武昌駛向漢口。老武漢有四大名小吃,蔡林記的熱干面、小桃園的煨湯、四季美的湯包和老通城的豆皮。江漢路無疑是尋古覓食的佳處,美食老字號散落其間,臨畔便是江灘勝景,一座座舊時租界老建筑佇立江邊。
到了武漢,蔡林記的熱干面不可不吃。熱干面是武漢人“過早”中最喜愛的食品,工序并不復(fù)雜,面條事先煮熟,欲吃時下水滾過幾遍,再淋上用芝麻醬、香油等做成的醬汁,撒上蘿卜丁香菜等佐料便可,整個過程不超過三分鐘。吃時綿軟爽口的面條嚼勁十足,幾下攪拌,面條便浸滿濃郁的芝麻醬,香氣撲鼻。
這種香氣也彌漫于清晨武漢的大街小巷,第一次嘗熱干面往往會對那干燥的面條粘膩的口感生厭。友人告訴我,吃熱干面的秘訣莫過于配一碗蛋酒。蛋酒的清香配上芝麻的濃郁,讓人直呼過癮。
“幸福的舌尖” 千回百轉(zhuǎn)武漢味
老通城的豆皮也是絕味。原本以為豆皮是某種豆制品,結(jié)果親眼見到才知道“名不副實”。豆皮為何物?那大廚拿出一只碩大口鍋,嘩地倒入大米和蛋液混合的濃漿攤成薄皮,鋪上煮熟的瑩亮糯米和肉丁,再灑上厚厚的豆丁與香菇粒,最后將其反轉(zhuǎn)煎熟,色澤金黃誘人的豆皮便做好了,表皮酥松,糯米軟香,底層嫩鮮。
飯畢閑逛至附近的黎黃陂路街頭博物館,路兩側(cè)仍保留了約 17處以前遺留的歐式建筑,俄國巡捕房舊址、信義大樓舊址、 美國海軍青年會舊址、邦可花園……從殘存的外形你仍窺到這些建筑當(dāng)年的景象。
湯遜湖畔魚丸鮮
湯遜湖并不能算武漢的熱門景點,但是湯遜湖魚丸在武漢卻有名。老字號小田園是吃魚丸的佳處,裝修簡樸的餐館門庭若市,還未至飯點,便已坐滿了大半。
待到魚丸上桌之時,四溢的清香已令我們胃口大開。白嫩的魚丸于湯中浮潛, 玲瓏喜人,鮮香爽口,無絲毫腥氣。上桌后不過數(shù)分鐘,一大盆魚丸便被我們掃蕩一空。不少食客吃完后要求購買生魚丸帶回家烹制,一買便是數(shù)斤。
又品嘗了武漢的特色菜紅燒武昌魚。武昌魚實為鳊魚,毛主席的“才飲長江水,又食武昌魚”令其聲名鵲起。紅燒武昌魚色澤金黃,酥嫩香軟。兩道魚料理一濃一淡,相得益彰。之后的排骨藕湯更是點睛之筆,湖藕軟糯香口,排骨腴而不膩,一餐下來眾人均一臉滿足。
斜陽西沉,沿著湖岸散步,細(xì)碎的陽光在湖面上蕩漾,令人目眩神迷。遠(yuǎn)處咿咿呀呀的樂聲斷斷續(xù)續(xù),在夕陽和微風(fēng)的作用下,眼睛慢慢地瞇了起來,有了倦意,噪音仿佛也慢慢地退卻,世界變得很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