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哈氣候大會開幕 各方博弈京都議定書第二承諾期
分歧猶存
《京都議定書》第一承諾期將于今年年底到期,在去年的德班會議上,日本、加拿大、俄羅斯就已經(jīng)明確表示,將不參加《京都議定書》第二承諾期。
歐盟愿意接受第二承諾期,但有附加條件。歐盟要求其他主要排放國從2020年起接受一個同等的有法律約束力的新國際協(xié)議,這對于中國和印度的壓力最大。目前中國溫室氣體排放量位居世界第一。
以中國、印度、巴西和南非組成的“基礎四國”為龍頭的廣大發(fā)展中國家,則主張《京都議定書》“附件一國家”(即發(fā)達國家)在氣候變化問題上負有不可推卸的歷史責任,需作出進一步減排承諾并對發(fā)展中國家提供資金、技術支持。
多哈會議將對《京都議定書》第二承諾期的機制和落實作進一步安排,能否確立一個有法律約束力的《京都議定書》第二承諾期并確保其按時實施,這將是衡量多哈會議成敗的關鍵因素。
與此同時,為綠色氣候基金注資的問題也沒有談妥。長期關注氣候談判的國際環(huán)保組織就提出,應盡快向綠色氣候基金注資。
如今,在300億美元快速啟動資金方面,一些發(fā)達國家未能履約,已落實的部分資金,又存在性質問題。而對于2013年起如何為綠色氣候基金融資,也沒有確切說法。如何對綠色氣候基金進行注資,將成為多哈會議上發(fā)達國家與發(fā)展中國家談判的難點。
上述環(huán)保組織的能源和氣候變化項目負責人對本報表示:“除了需要為《京都議定書》的延續(xù)保駕護航之外,從多哈開始,國際談判將邁入規(guī)劃2020年之后氣候行動的新時期?!?/font>
錢國強也公開表示,從談判議題角度看,多哈會議最引人關注的應該是巴厘路線圖(即2007年在印尼巴厘島舉行的第13次締約方大會達成的談判路線圖)兩個工作組和“德班平臺”談判,前者的目標是要在多哈圓滿完成巴厘路線圖,后者是要明確剛剛啟動的“德班平臺”工作計劃,包括談判目標、原則、框架、要素和步驟等內(nèi)容。
(張旭東)
相關新聞
更多>>